皖南医学院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6年1月
目录
学校概况1
报告说明1
第一章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2
(一)毕业生规模2
(二)毕业生结构3
二、就业率5
(一)总体就业率5
(二)各院系就业率5
(三)本科分专业就业率6
三、毕业去向分析6
(一)就业分析6
(二)升学分析9
(三)自主创业分析10
(四)未就业分析10
第二章就业工作特色12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12
(一)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2
(二)以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12
(三)以实习带就业,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13
(四)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提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13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14
(一)以就业市场建设为重点,服务毕业生充分就业14
(二)以贯彻落实制度为保障,加强就业创业规范化管理14
三、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16
四、用人单位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18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19
一、薪资分析19
二、专业对口度分析23
三、工作满意度分析25
四.求职分析28
第四章就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29
一、就业特点29
二、就业发展趋势30
第五章对教育教学的反馈31
一、对教育教学的反馈31
(一)教学工作评价31
(二)专业课评价33
二、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33
(一)毕业生自评33
(二)用人单位的反馈35
三、学校推荐度36
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36
(一)合理调整招生规模,严把招生关36
(二)合理分流,加强人职匹配教育36
(三)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7
皖南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概况
皖南医学院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年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本科教育设有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影像医学、药学等21个专业,护理、药学等9个专科专业,涉及医、理、工、管、经、法6个学科门类;现有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3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包括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及应用心理学等31个二级学科,基本涵盖了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各学科。现有各类在校生2.4万余人,其中本科13557人,专科2294人,研究生560人,成教学生9000余人。
办学以来,在“精医、尚德、求实、自强”校训的基础上,凝练出“艰苦创业,求实自强,奉献社会”的皖医精神,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为国家输送了三万余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处于靠前位置,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明确了逐步建设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院校的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努力谱写皖南医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报告说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44号)精神,学校委托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开展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双方联合成立项目组,共同编制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5年8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地区分布等。
2. 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调研数据,包括毕业生调研数据和用人单位调研数据。
第一章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5年我校毕业生总数为3699人,其中专科生561人,本科生2934人,研究生204人,表1-1-1是各学院与专业人数分布情况。
表1-1-1 2015届毕业生各学院与专业人数分布
学院 | 人数 | 比例 | 专业 | 人数 | 比例 |
临床医学院 | 955 | 25.82% | 临床医学 | 955 | 25.82% |
药学院(本科) | 414 | 11.19% | 药学 | 296 | 8.00% |
制药工程 | 60 | 1.62% |
药物制剂 | 58 | 1.57% |
公共卫生学院 | 230 | 6.22% | 预防医学 | 230 | 6.22% |
人文与管理学院 | 228 | 6.16%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118 | 3.19% |
法学 | 57 | 1.54% |
公共事业管理 | 53 | 1.43% |
麻醉学院 | 163 | 4.41% | 麻醉学 | 163 | 4.41% |
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 | 159 | 4.30% | 医学影像学 | 159 | 4.30% |
口腔医学院 | 148 | 4.00% | 口腔医学 | 148 | 4.00% |
法医学院 | 84 | 2.27% | 法医学 | 84 | 2.27% |
研究生学院 | 204 | 5.52% | 外科学 | 42 | 1.14% |
内科学 | 24 | 0.65% |
麻醉学 | 15 | 0.41%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14 | 0.38% |
妇产科学 | 11 | 0.30% |
预防医学 | 11 | 0.30% |
应用心理学 | 10 | 0.27% |
肿瘤学 | 10 | 0.27% |
药理学 | 9 | 0.24% |
神经病学 | 5 | 0.1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4 | 0.11% |
儿科学 | 4 | 0.11% |
法医学 | 4 | 0.11% |
海洋管理 | 4 | 0.11% |
急诊医学 | 4 | 0.11%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4 | 0.11% |
病原生物学 | 3 | 0.08% |
耳鼻咽喉科学 | 3 | 0.08% |
神经生物学 | 3 | 0.08%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3 | 0.08% |
卫生检验 | 3 | 0.08% |
眼科学 | 3 | 0.08% |
老年医学 | 2 | 0.05%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2 | 0.05% |
免疫学 | 2 | 0.05% |
营养学 | 2 | 0.05% |
妇幼保健医学 | 1 | 0.03% |
基础医学 | 1 | 0.03% |
遗传学 | 1 | 0.03% |
护理学院(本科) | 553 | 14.95% | 护理学 | 553 | 14.95% |
护理学院(专科) | 421 | 11.38% | 护理 | 421 | 11.38% |
药学院(专科) | 140 | 3.78% | 药学 | 140 | 3.78% |
总计 | 3699 | 100.00% | 专业合计 | 3699 | 100.00% |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2015届毕业生中,男生1558人,女生2141人,男女比例为1:1.375;99.03%的毕业生是汉族人;政治面貌上,共青团员人数最多,共2620人,占到总人数的70.83%,见表1-1-3。
表1-1-3 2015届毕业生结构
| 专科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总计 |
人数 | 比例 |
性别 | 男 | 54 | 1401 | 103 | 1558 | 42.12% |
女 | 507 | 1533 | 101 | 2141 | 57.88% |
民族 | 汉族 | 560 | 2902 | 201 | 3663 | 99.03% |
少数民族 | 1 | 32 | 3 | 36 | 0.97%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36 | 799 | 98 | 933 | 25.22% |
群众 | 1 | 54 | 11 | 66 | 1.78% |
中共预备党员 | 12 | 38 | 30 | 80 | 2.16% |
共青团员 | 512 | 2043 | 65 | 2620 | 70.83% |
总计 | 3699 | 100.00% |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表1-1-4是我校毕业生的生源地构成。其中,来自本省安徽的生源最多,占总人数的94.27%,其次为江苏和浙江,分别为1.19%和0.92%,见表1-2-1。
表1-1-4 2015届毕业生生源地构成
生源地 | 人数 | 比例 |
安徽 (94.27%) | 安庆 | 487 | 13.17% |
阜阳 | 406 | 10.98% |
合肥 | 356 | 9.62% |
六安 | 292 | 7.89% |
芜湖 | 280 | 7.57% |
滁州 | 254 | 6.87% |
宿州 | 254 | 6.87% |
亳州 | 253 | 6.84% |
马鞍山 | 167 | 4.51% |
蚌埠 | 164 | 4.43% |
宣城 | 136 | 3.68% |
淮北 | 105 | 2.84% |
池州 | 98 | 2.65% |
黄山 | 96 | 2.60% |
淮南 | 93 | 2.51% |
铜陵 | 46 | 1.24% |
江苏 | 44 | 1.19% |
浙江 | 34 | 0.92% |
河北 | 25 | 0.68% |
云南 | 20 | 0.54% |
湖北 | 12 | 0.32% |
江西 | 12 | 0.32% |
山东 | 12 | 0.32% |
甘肃 | 10 | 0.27% |
陕西 | 10 | 0.27% |
贵州 | 9 | 0.24% |
河南 | 7 | 0.19% |
黑龙江 | 5 | 0.14% |
山西 | 5 | 0.14% |
上海 | 3 | 0.08% |
湖南 | 2 | 0.05% |
内蒙古 | 1 | 0.03% |
四川 | 1 | 0.03% |
总计 | 3699 | 100.00% |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我校2015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4.89%,其中专科为96.26%,本科为94.31%,硕士研究生为99.51%,见表1-2-1。
表1-2-1 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
学历 | 非失业人数 | 未就业 | 就业率 |
签就业协议 | 签劳动合同 | 其他录用形式 | 升学 | 自主创业 | 地方基层项目 | 国家基层项目 | 应征义务兵 | 出国出境 |
专科 | 437 | 13 | 50 | 37 | 2 | 1 | 0 | 0 | 0 | 21 | 96.26% |
本科 | 1898 | 90 | 327 | 434 | 1 | 0 | 8 | 2 | 8 | 164 | 94.31% |
硕士研究生 | 163 | 33 | 2 | 5 | 0 | 0 | 0 | 0 | 0 | 1 | 99.51% |
总计 | 2498 | 136 | 379 | 476 | 3 | 1 | 8 | 2 | 8 | 186 | 94.89% |
此处的就业率采用教育部的统计公式,就业率=非失业人数/总人数×100%=(总人数-未就业人数)/总人数×100%。其中,非失业人数=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其他录用形式+升学+自主创业+地方基层项目+国家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出国出境。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药学院(专科)(99.15%)、研究生学院(98.12%)和麻醉学院(98.16%)就业率列于12个学院的前三名,如表1-2-2。
表1-2-2 2015届毕业生各学院就业率
学院 | 就业率 | 学院 | 就业率 |
药学院(专科) | 100.00% | 临床医学院 | 95.92% |
研究生学院 | 99.51% | 护理学院(专科) | 95.01% |
麻醉学院 | 98.16% | 护理学院(本科) | 94.39% |
药学院(本科) | 97.10% | 法医学院 | 91.67% |
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 | 96.23% | 人文与管理学院 | 86.84% |
口腔医学院 | 95.95% | 公共卫生学院 | 85.65% |
总体 | 94.89% | 总体 | 94.89% |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排在前三的本科专业就业率是:制药工程(98.33%)、麻醉学(98.16%)和药学(97.30%),见表1-2-2。
表1-2-2 本科分专业就业率分析
专业 | 就业率 | 专业 | 就业率 |
制药工程 | 98.33% | 护理学 | 94.39% |
麻醉学 | 98.16% | 法医学 | 91.67% |
药学 | 97.30% | 法学 | 87.72% |
医学影像学 | 96.23% | 公共事业管理 | 86.79% |
口腔医学 | 95.9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86.44% |
临床医学 | 95.92% | 预防医学 | 85.65% |
药物制剂 | 94.83% | 总体 | 94.31% |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1. 地区分布
2015届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安徽及江浙沪,其中安徽人数最多,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分别占各学历总就业人数的51.10%、56.78%和64.14%,如图1-3-1。
图1-3-1 2015届各学历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注:毕业生规模过小的地区不予呈现。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2. 单位分布
2015届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分别占其就业总人数的48.40%、59.50%和91.91%,详见表1-3-1、表1-3-2和表1-3-3。
表1-3-1 专科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的分布情况
单位:%
单位 单位 性质 规模 | 事业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三资企业 |
50人以下 | 0.90 | 0.00 | 5.10 | 0.00 |
50-300人之间 | 6.90 | 1.40 | 14.70 | 0.00 |
300-1000人 | 12.40 | 1.40 | 9.20 | 1.40 |
1000人以上 | 28.10 | 3.70 | 5.50 | 3.20 |
合计 | 48.40 | 6.50 | 34.60 | 4.60 |
注:样本较少的单位性质/规模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表1-3-2 本科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的分布情况
单位:%
单位 单位 性质 规模 | 党政机关 | 事业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三资企业 | 非政府 非营利性 组织 |
50人以下 | 0.60 | 3.80 | 0.20 | 5.00 | 0.00 | 0.60 |
50-300人之间 | 0.60 | 9.60 | 1.30 | 4.40 | 0.20 | 1.00 |
300-1000人 | 0.40 | 15.10 | 2.50 | 4.60 | 0.60 | 0.20 |
1000人以上 | 0.40 | 31.00 | 5.20 | 9.40 | 1.90 | 0.40 |
合计 | 2.10 | 59.50 | 9.20 | 23.50 | 2.70 | 2.30 |
注:样本较少的单位性质/规模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表1-3-3 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的分布情况
单位:%
单位 单位 性质 规模 | 事业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 |
50人以下 | 0.74 | 0.00 | 0.74 | 0.00 |
50-300人之间 | 5.15 | 0.00 | 0.74 | 0.00 |
300-1000人 | 20.59 | 0.00 | 0.74 | 0.00 |
1000人以上 | 65.44 | 2.21 | 1.47 | 2.21 |
合计 | 91.91 | 2.21 | 3.68 | 2.21 |
注:样本较少的单位性质/规模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3. 行业分布
2015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内工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人数,体现了学校的专业性,见表1-3-3。
表1-3-3 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
注:样本较少的行业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4. 岗位分布
2015届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同样呈现出明显的专业特征,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均集中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其中,硕士研究生中从事此岗位的人数占已就业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86.00%,略高于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中的占比,如图1-3-4。
表1-3-4 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分布(单位:%)
注:样本较少的岗位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二)升学分析
1. 升学原因
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82.90%)和提升学历(77.10%)是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见图1-3-5。

图1-3-5 2015届升学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原因(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2. 专业一致性分析
选择升学的本科毕业生所报专业与以前所学专业的一致性较高,专业一致的有86.70%,专业相近/相关的占12.40%,见图1-3-6。
图1-3-6 升学所报专业与以前所学专业的一致性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3. 升学去向
选择升学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7.60%的人选择去211/985院校及科研院所,选择本校的有13.30%,如图1-3-7。
图1-3-7 本科毕业生的升学去向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三)自主创业分析
在参加调查的2015届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共有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人,专科毕业生4人。
(四)未就业分析
截止8月31日,我校未就业毕业生共186人,其中医学类毕业生人数为123人,药学类毕业生人数为9人,法学、信息管理等专业30人,预防医学专业33人。见表1-3-4
表1-3-4 未就业毕业生分布情况
学院 | 学历 | 专业 | 毕业生数 | 已就业人数 | 未就业人数 |
临床医学院 | 本科 | 临床医学 | 995 | 916 | 39 |
麻醉学院 | 本科 | 麻醉学 | 163 | 160 | 3 |
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 | 本科 | 医学影像学 | 159 | 153 | 6 |
法医学院 | 本科 | 法医学 | 84 | 77 | 7 |
口腔医学院 | 本科 | 口腔医学 | 148 | 142 | 6 |
护理学院 | 本科 | 护理学 | 553 | 522 | 31 |
专科 | 护理 | 421 | 400 | 21 |
药学院 | 本科 | 药学 | 296 | 292 | 4 |
本科 | 制药工程 | 60 | 59 | 1 |
本科 | 药物制剂 | 58 | 54 | 4 |
专科 | 药学 | 140 | 140 | 0 |
人文与管理学院 | 本科 | 法学 | 57 | 50 | 7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 | 53 | 44 | 9 |
本科 | 信息管理 | 118 | 101 | 17 |
公共卫生学院 | 本科 | 预防医学 | 230 | 197 | 33 |
研究生学院 | 204 | 203 | 1 |
本科合计 | 2934 | 2770 | 164 |
专科合计 | 561 | 540 | 21 |
本专科合计 | 3495 | 3310 | 185 |
全校合计 | 3699 | 3513 | 186 |
在未就业毕业生中,医学类本科生以拟升学不就业为主,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计划考事业单位编制,其他专业则计划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73.30%未就业的专科毕业生选择在家乡继续求职,而54.50%未就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留学),两类未就业毕业生的后续打算差异较大,如图1-3-8。

图1-3-8 未就业毕业生的后续打算(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第二章就业工作特色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 推进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开展“床旁教学”、“基于疾病的多学科教学”,积极推进卓越医师班教育教学改革;卓越口腔医师、医事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有序推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新增卓越药师、卓越麻醉医生培养教育计划项目2项。
2. 提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58项,教学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11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经费达315万元,校级项目经费和省级以上项目配套经费共187万元。
3. 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医学类相关专业持续推进“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等9项高校思政教育综合改革计划的获批,彰显了我校思政教育和育人功能在方法上的新探索、方式上的新尝试。改革体育、外语等公共课教学模式,实施讨论式、PBL等教学法。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方式,部分课程由试卷考核改为以论文或现场调查报告方式进行,探索学业成绩形成性评价新方法。
4. 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模块设置的课程体系建设,获批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立项5门,初步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整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4门课程,实现基础和临床教师联合授课。实现对外交流学生的课程成绩认定,启动驻芜高校相关课程学习的校际间学分互认事宜。加强教材建设,编撰教材99部,其中规划教材63部。
(二)以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1. 强化体验式教学
我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开设实践课10学时,引入以团队训练和情景模拟为主的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拓展训练、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招聘等内容,以提高学生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参与性和满意度,围绕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应变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等就业能力来开展,为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就业工作队伍培训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全年组织职业规划师、创业指导师等培训22人次。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教研工作,组织集体备课,努力提升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参加省第四届安徽省高校教师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3. 多渠道开展职业指导
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医路导航”、“就业创业论坛”等为载体,开展丰富的就业第二课堂,通过“学长话就业、简历公开课、模拟面试、主题工作坊”等多种活动,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与实践的平台。通过举办职业规划比赛、创业大赛、暑期“三下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职业认知,提升职业技能。
(三)以实习带就业,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
1. 继续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就业模式
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以就业促实习,以实习带就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成为我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2. 积极拓展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为适应招生人数扩大,学校积极拓展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一附院获批为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宣城地区人民医院整体建制划转我校成为第二直属附院,新增临床(护理)学院5所、实践教学基地9所,现有实践教学基地129所。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福建等7个省市。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大力拓展为进一步扎实、有效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提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1.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项目于2013年获批为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目前建设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和创新训练中心。2015年,学校在原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申报提升项目,打造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使用便捷的“四个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
2. 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
2015年,建成6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具有全程视频摄像功能,能够满足创业模拟实训的硬件要求。我校第四期创业模拟实训班圆满完成对12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培训产生了一批大学生创业项目,有的参加各级创业比赛,有的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实地经营。培训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一)以就业市场建设为重点,服务毕业生充分就业
1. 搭建线下服务平台,使毕业生不出校园实现充分就业
本着“以生为本、市场为先、服务至上”的宗旨,学校积极搭建线下就业平台,服务毕业生充分就业。2015年,举办一期大型供需洽谈会,省内外340多家单位参会,向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岗位9000多个,研究生就业岗位近1800个;全校3699名毕业生积极应聘。联合芜湖市人社局、新安人才网等单位共同举办校园招聘会6期,不同规模的专场招聘会176场,先后有348家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2000余个。建立“双困生”信息库,对“双困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举办“帮扶济困,心系人才”专场招聘会,服务就业困难学生就业。举办“就业与创业讲坛”6期,邀请资深考研辅导专家贺银成、知名企业家王振国等来校作报告,指导大学生有效备考研究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2. 完善线上服务功能,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
加强学校就业信息网建设,定期更新就业信息网招聘信息,全年发布就业招聘信息520余条。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措施,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建功立业;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应征义务兵”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动员、辅导培训、考核推荐等工作,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二)以贯彻落实制度为保障,加强就业创业规范化管理
1.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每年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当年学校党政重点工作之一,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在学校各级各类会议上,学校党政领导专门强调或部署就业工作。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李克强总理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讲话精神、教育部和省政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积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总体目标,逐步健全“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二级学院层层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全程化、全员化工作机制。
2. 实施过程管理,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全面实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系统、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系统;制定和完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就业工作例会制、考核奖励制度、就业队伍业务培训制等制度,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加强就业工作督查,建立和完善就业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做好毕业生签约工作和就业率核查工作,及时通报就业率。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严把质量关,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齐全。全面实施就业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就业人员的培养,开展毕业班辅导员业务培训,学习解读就业创业政策,熟悉就业流程和节点工作,选派辅导员参加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和创业指导师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 开展个性化指导,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校主动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解决毕业生实际困难,通过个性化咨询指导、重点推荐、经济资助等形式落实困难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学校实行毕业生离校“一站式”服务,各职能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户口迁移、档案转递等工作,解决毕业生后顾之忧。毕业生离校前,组织开展“情系母校,感恩师长,放飞理想”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感恩、诚信、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制定离校前两周巡查制度,组织学生、保卫、后勤部门及学院相关值班人员,24小时分时段深入学生社区。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三、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1. 对就业服务的了解
图2-3-1是各学历毕业生对学校促进就业措施的了解程度,21.13%的硕士研究生表示非常了解,略高于专科和本科毕业生。

图2-3-1 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对学校促进就业措施的了解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2. 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方面的反馈
就就业服务而言,专科毕业生表示最需要加强求职、择业方面的培训指导(80.70%);本科毕业生表示最需要加强求职、择业方面的培训指导(72.50%)和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69.70%),硕士研究生更关注于多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61.97%)以及多组织校园招聘会(58.45%),如图2-3-2至2-3-4。
图2-3-2 专科毕业生表示在就业服务方面应加强的工作(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图2-3-3 本科毕业生表示在就业服务方面应加强的工作(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图2-3-4 硕士毕业生表示在就业服务方面应加强的工作(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四、用人单位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共45家,其中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是主力军(51.11%),多属于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84.44%)。
2.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校园综合招聘会(91.11%)和学生上门求职(42.22%)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如图2-4-1。

图2-4-1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3.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很高,其中认为满意的有84.44%,没有企业对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表示不满意,如图2-4-2。
图2-4-2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
一、薪资分析
1. 总体薪资
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五险一金等所有的月度总收入。我校2015届毕业生税前的平均月收入是2901.43元。其中,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2517.96元,本科生为2866.99元,硕士研究生为3653.08元。毕业生的月收入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如图3-1-1。
图3-1-1 2015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月收入(单位: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2. 各地区薪资
2015届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在上海的工资最高,分别为3972.22元和4180.56元,远高于其他地区;专科和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在江苏、安徽两地区的差异略大;如图3-1-2。
硕士研究生就业地主要集中在安徽,平均月收入为3676.59元。

图3-1-2 2015届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各地区的月收入(单位:元)
注:样本较少的地区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3. 本科分专业薪资
本科毕业生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最高(3313.95元),其次是药物制剂(3048.15元)和口腔医学(2929.17元),见表3-1-1。
表3-1-1 本科各专业2015届毕业生月收入
单位:元
专业 | 平均月收入 | 专业 | 平均月收入 |
药学 | 3313.95 | 护理学 | 2891.78 |
药物制剂 | 3048.15 | 医学影像学 | 2853.31 |
口腔医学 | 2929.17 | 预防医学 | 2672.65 |
临床医学 | 2901.53 | 麻醉学 | 2494.25 |
总体 | 2866.99 | 总体 | 2866.99 |
注:样本较少的专业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4. 各种规模单位的薪资
图3-1-3是各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各规模单位的平均月收入,单位规模对毕业生的月收入有一定影响,单位规模越大,毕业生的月收入越高。

图3-1-3 2015届毕业生在各种规模单位的月收入(单位: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5. 主要行业薪资
由于我校属于专业性较强的院校,所以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主要在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工作,硕士研究生在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月收入最高(3645.81元),本科毕业生在制造业的月收入最高(3335.29元),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最低(2720.07元),见表3-1-2。
表3-1-2 各行业2015届毕业生月收入
单位:元
学历 行业 | 专科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466.05 | 2720.07 | 3645.81 |
政府机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 2984.17 |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 3131.58 | —— |
制造业 | —— | 3335.29 | —— |
批发和零售业 | —— | —— | —— |
教育、培训 | —— | —— | 3423.08 |
注:样本较少的行业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6. 主要岗位薪资
就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来说,市场销售岗位的月收入最高,分别为3623.08元和3541.30人,硕士研究生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月收入最高,为3708.36元,见表3-1-3。
表3-1-3 各岗位2015届毕业生月收入
单位:元
学历 岗位 | 专科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2412.72 | 2705.60 | 3708.36 |
市场销售人员 | 3623.08 | 3541.30 | —— |
行政/内勤人员 | —— | 3136.15 | —— |
教学人员 | —— | —— | 3500.00 |
注:样本较少的岗位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二、专业对口度分析
1. 总体专业对口度
就业人群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岗位与专业是否对口进行主观判断,选项有“很对口”、“基本对口”和“不对口”。其中,选择“很对口”和“基本对口”的属于专业对口。2015届毕业生总体专业对口度为94.22%,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均保持在94.00%以上,如图3-2-1。
图3-2-1 2015届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2. 各学院专业对口度
口腔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和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对口度最高(100.00%),见表3-2-1。
表3-2-1 各学院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
单位:%
学院 | 专业对口度 | 学院 | 专业对口度 |
口腔医学院 | 100.00 | 麻醉学院 | 95.10 |
临床医学院 | 100.00 | 研究生院 | 94.85 |
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 | 100.00 | 公共卫生学院 | 93.00 |
护理学院 | 97.00 | 药学院 | 88.60 |
护理学院(专科) | 95.60 | 药学院(专科) | 86.31 |
总体 | 94.22 | 总体 | 94.22 |
注:样本较少的学院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3. 本科分专业的专业对口度
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影像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的对口度最高(100.00%),如图3-2-2。

图3-2-2 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单位:%)
注:样本较少的专业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4. 各行业的专业对口度
就本科毕业生而言,在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其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最高(98.40%),批发和零售业最低(80.00%);对于硕士研究生,在教育、培训行业其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最高(100.00%);在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最高(99.50%),见表3-2-2。
表3-2-2 各行业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
单位:%
学历 行业 | 专科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99.50 | 98.40 | 95.70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 90.50 | —— |
政府机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 84.00 | —— |
制造业 | —— | 82.40 | —— |
批发和零售业 | —— | 80.00 | —— |
教育、培训 | —— | —— | 100.00 |
注:样本较少的行业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5. 各岗位的专业对口度
在毕业生集中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度最高(99.50%),硕士研究生的最低(97.40%);在各学历层次上,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上的专业对口度最高,硕士研究生在教学岗上的专业对口度最高,见表3-2-3。
表3-2-3 各岗位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度
单位:%
学历 岗位 | 专科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99.50 | 99.20 | 97.40 |
行政/内勤人员 | —— | 46.20 | —— |
市场销售人员 | 68.80 | 80.90 | —— |
教学人员 | —— | —— | 100.00 |
注:样本较少的岗位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三、工作满意度分析
1. 总体满意度
就业人群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总体满意度进行主观判断,2015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70.96%。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最高(73.60%),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则最低(64.50%),如图3-3-1。
图3-3-1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对工作感到满意的毕业生(专科生:64.50%,本科生:73.60%,硕士研究生:72.06%)中,对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地点的满意度较高,而对薪酬以及工作单位的文化氛围的满意度偏低,如图3-3-2。
图3-3-2 表示满意的毕业生感到满意的具体方面(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2. 本科分专业的工作满意度
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高(85.20%),其次是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81.50%),而麻醉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偏低,如图3-3-3。

表3-3-3 本科分专业2015届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
注:样本较少的专业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3. 各行业的工作满意度
在毕业生较集中的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高(72.40%),专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低(64.30%);在各学历层次上,本科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工作满意度最高(80.00%),硕士研究生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工作满意度最高(84.60%),见表3-3-2。
表3-3-2 各行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
单位:%
学历 行业 | 专科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制造业 | —— | 64.70 |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 71.40 |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64.30 | 72.40 | 70.40 |
政府机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 80.00 | —— |
教育、培训 | —— | —— | 84.60 |
注:样本较少的行业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4. 各岗位的工作满意度
在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高(71.30%),专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最低(62.10%);在各学历层次上,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在市场销售岗上的工作满意度最高,分别为75.00%和85.10%;硕士研究生在教学岗上的工作满意度最高(85.70%),见表3-3-3。
表3-3-3 各岗位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
单位:%
学历 岗位 | 专科 | 本科 | 硕士研究生 |
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62.10 | 71.30 | 70.90 |
行政/内勤人员 | —— | 76.90 | —— |
市场销售人员 | 75.00 | 85.10 | —— |
教学人员 | —— | —— | 85.70 |
注:样本较少的岗位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四.求职分析
硕士毕业生主要通过社会网站招聘(44.85%)和社会组织的现场招聘会(16.18%)获得目前的工作,而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主要通过社会招聘网站和校园招聘会获得目前的工作,如图3-5-1。
图3-5-1 毕业生获得工作的途径(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第四章就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我校已就业的毕业生中一半以上进入了医疗卫生单位,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未就业毕业生则以拟升学不就业为主,具体特点如下:
1. 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趋向较单一
临床本科毕业生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比例为70.04%,医学影像学毕业生在三级医院就业的人数比高达54.1%,二甲医院就业的人数比高达19.92%,麻醉学毕业生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155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95.09%,这与医学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选择学医的初衷相一致和吻合。
2. 就业层次集中在市、县级医院,就业去向多集中在省内
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学生的求职大多趋向三甲和大城市医院,但三甲医院和大城市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求比较高,不仅仅体现在学历方面,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毕业生进入这类医院的比例较少。而对于乡镇卫生院,虽然这些医院缺乏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由于这些卫生院物资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备,一些卫生院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医疗工作。因此医学生就业集中在市、县级医院。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地点时,比较注重就业地区离家远近、交通是否便利,同时也考虑薪水是否能跟上当地的消费水平,因此毕业生就业去向多集中在省内,部分学生选择离家较近、经济较发达的江浙沪地区。
3.就业时间相对滞后,有一定临时性就业比例
我校医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4、5、6月份,原因在于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反复挑选、比较,担心错过最佳的选择。部分学生选择先短期临时就业过渡下,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们会放弃现有工作而重新进行选择或待业。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等专业则因为考事业单位编制或考公务员而时间相对滞后。
4. 毕业生求职心态更趋积极理性
更多的毕业生对薪资待遇要求趋于理性,愿意先待在待遇一般、但层次高起点好的大医院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学生选择就业岗位层次时,更趋理性化,更善于从自身条件出发,切合实际地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1.医学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深入实施,医疗卫生行业改制不断深化,一些公立医院逐渐改制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求贤若渴。很多新兴医疗企业,愿意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合医院需求的人才。一些药企也开始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如,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在学校建立“微梦想”俱乐部,通过组建学生社团,进一步挖掘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2. 医学生就业领域逐步扩大
通过分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的就业区域,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就业。但同时,毕业生已开始放眼长三角以外的地区,并愿意与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签约,也有一些医学毕业生愿意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工作。
学校学科布局积极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中表现出色,受到好评。学校通过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大力拓展了就业市场,符合学校“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与学校的生源结构特点相匹配。
3. 医学生考研成大势所趋
受国家医学生规培政策影响,临床医学等医学学科毕业生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学的比例很大,在临床医学未就业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是拟升学不就业学生。
4. 参加基层就业计划和创业人数有所增加
2015届毕业生有8人参加基层就业计划,3人进行创业,这源于学校加大基层就业宣传力度和加强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
第五章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教学工作评价
2015届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价最高,96.30%的专科毕业生对教学工作表示满意,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满意度分别为87.50%和86.62%,如图5-1-1。
图5-1-1 2015届毕业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对教学工作感到满意的专科毕业生(96.30%)对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教学工作感到满意的本科毕业生(87.50%)对学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习活动安排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如图5-1-2。
图5-1-2 专科、本科毕业生对教学工作感到满意的具体方面(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对教学工作感到满意的硕士毕业生(86.62%)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力与素质培养以及师资水平的满意度较高,如图5-1-3。
图5-1-3 硕士毕业生对教学工作感到满意的具体方面(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二)专业课评价
相较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更多的专科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课程能够满足现在工作的需要,12.30%的专科毕业生认为完全满足,77.80%的专科毕业生认为基本满足,16.20%的本科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课程不能满足现在工作的需要,略高于专科和硕士毕业生,如图5-1-4。
图5-1-3 专业课能否满足现在工作的需要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二、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反馈
(一)毕业生自评
图5-2-1至图5-2-3是各学历毕业生对自己成功就业的优势分析。专科毕业生认为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扎实(61.30%)、综合能力强(59.90%)以及思想品德好(50.70%);本科毕业生认为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综合能力强(63.50%)、专业技能扎实(52.20%)以及思想品德好(51.40%);硕士毕业生认为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扎实(88.24%)、综合能力强(83.82%)以及思想品德好(60.29%)。

图5-2-1 专科毕业生对自己成功就业的优势分析(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图5-2-2 本科毕业生对自己成功就业的优势分析(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图5-2-3 硕士毕业生对自己成功就业的优势分析(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二)用人单位的反馈
1. 最注重的毕业生素质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毕业生素质排名前三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82.22%)、诚实守信和敬业精神(44.44%)以及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44.44%),如图5-2-4。

图5-2-4 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毕业生素质(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2. 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项能力表示比较满意,总体评价上,24.32%的用人单位表示非常满意,70.27%表示满意。在各素养上,用人单位更加青睐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执行能力(27.03%)和敬业精神或工作态度(24.32%),如图5-2-5。

图5-2-5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单位:%)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三、学校推荐度
2015届毕业生中,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最高(96.70%),硕士研究生对母校的推荐度略低,为92.96%。总体来说,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如图5-3-1。

图5-3-1 是否愿意向他人推荐母校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合肥东方英才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四、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
(一)合理调整招生规模,严把招生关
法医学属于国家布控专业,人才需求有限,需要适当限制法医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并重点提高教育质量。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招生时应严格把关,对学生的身高、视力条件等身体素质都应有较高要求。针对信息管理、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就业相对滞后情况,要继续控制招生规模。目前麻醉、影像等医学专业仍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学校可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二)合理分流,加强人职匹配教育
学校在加强各专业思想教育的同时,要针对由于主客观原因,招录进来的那些专业思想不稳固或身体因素不适合就读该专业的同学,学校应灵活机动的制定转专业的政策,协同学院作好中期分流工作,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就业难扫清障碍。此外,由于每年招考公务员的人数有限,再加上每个同学的个性特征不同,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人职匹配教育,将合格的毕业生推荐到适合他们发展的工作岗位上去。
(三)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继续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素质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重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应变能力。
1. 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方面从低年级开始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思考未来职业,确立长远而稳定的职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就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对高年级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和法规,加强就业技巧训练,指导医学生从容应对就业障碍,调适不良心理,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定位。
2. 加强对学生考研的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考研观
目前社会对临床医学专业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县市级医院一般都引进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才,学生想进入市级及以上的城市就业或进入等级较高的医院就业,就选择考研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学校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对学生考研的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对考研失利的学生,要帮助其积极调整心态,先就业,分步完成自己的目标。
3. 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基层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整个就业重心将下移。大城市、大医院的医学人才基本趋于饱和,学校要引导医学毕业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精神,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拓宽就业地域,到基层医疗单位、部队等祖国和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去施展自己才华。
4. 继续提高实习教育质量
质量是生命线,只有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要切实加强,由于客观原因,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机会太少,各地实习点教学质量也有所差别,因此要加强对各实习单位的管理,加强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